日期:2019-12-30访问:3728
校训:立德、明理、励志、善学
立德—德为做人之魂
明理—理为行动之本
励志—志为立业之根
善学—学为安身之道
校风:诚信、民主、合作、共生
诚信—立身处世之本
民主—群体智慧之源
合作—生存发展之基
共生—和谐共荣之路
(一)校训:立德、明理、励志、善学
校训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,是将办学理念、治校精神、道德要求、工作风格、生活态度等概述成简洁的规定,师生要逐渐内化成为习惯,它既是学校教风、学风、校风的集中表现,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它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,浓缩了学校的精神文化。
立德—德为做人之魂,做人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先,重集体轻私利,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。
明理—理为行动之本,为人、做事尊崇各种礼节,遵守法度,尊重道德规范,做一个有礼有节之人。
励志—志为立业之根,人只有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力量,才能唤醒人的内在创造力,激活人的生命能量。励志就是激发人的生活和工作热情,促进人为工作和事业而奋发向上,使人获得尊严和自信。
善学—学为安身之道,专心好学、善于思考、不耻下问,有效学习、善于学习、会学习。只有善于学习,人的觉悟和认识能力才能提高,学习是人安身之道、立命之本。善于学习体现了我校的核心价值观,浓缩了学校的精神文化。
(二)校风:诚信、民主、合作、共生
校风即学校的风气。校风是读书之风,是治学之风,更是做人之风,是一个学校的气质,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,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。校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,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,是一种潜在的学习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。
校风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,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,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“软件系统”。校风具有巨大的同化力、促进力和约束力,往往无声地影响着师生的生命走向。它体现在学校的学风、教师的教风、领导和教职员工的工作作风和班级的班风上,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、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,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力量和传统,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,建设好的校风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。
诚信—立身处世之本。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。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,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,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。“诚”不仅是德、善的基础和根本,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。“信”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,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。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,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。
在教职员工中树立“诚信做人”的信念,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,始终坚持贯彻和体现“诚信”这种道德原则和理念,才能使学生懂得诚信是植根于个人灵魂深处的价值观的一种,是走上工作岗位获得成功的源泉。诚信本身是一种不分时代、不分地域、不分个人的普遍价值观。每位员工首先要讲诚信,在工作的细微处体现出有道德、讲信用、负责任,这是学校诚信办学的基础。
我校实施的素质教育,就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,都具有立足于社会的生存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,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如何做人的教育,在校期间不仅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直和责任感,使他们学会忍让谦和、守约守信、认真负责、自信自强,在校期间就让他们懂得如何讲诚信、如何去做人。学生迈出校门就要走上工作岗位,要经受各种考验,我校对学生的承诺,就是我校一贯坚持的诚信办学理念: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,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,这是我校能立足于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前列的核心保障。
民主—群体智慧之源。民主是校园的人文氛围,决策民主、管理民主、师生民主,在这样宽松、美好的情境中更利于对真、善、美的追求。民主是调动大家集思广益的最有效办法,是发挥群体智慧的源泉,是科学决策的基础。
我校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都充分发扬民主,发挥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,赋予学生与教师民主的权力,让全校师生从心里感觉到民主就在身边,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。坚持把民主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,构建同事之间、师生之间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,着眼于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学生一切”,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,使学校学科建设、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同步推进,促进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,全校上下形成统一思想、同舟共济、齐心协力的局面,为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而共同奋斗。
合作—生存发展之基。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,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,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。任何重大发明创造如果没有人的共同参与、相互合作,都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学校要生存、要发展,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需要合作与配合,教职员工的合作意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,领导之间、部门之间和教师之间建立了协调的相互合作关系,所有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,否则就会阻碍学校的发展。学生的合作能力关系到每个人未来人生的发展,学生今天在校的学习,必然与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建立某种内在的一致性。所以,我校把“会合作”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,始终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,培养学生以坦诚信任为核心,具有真诚待人、尊重个性、善于协调的合作能力。
我校素质教育建立了对话式、交互式、共同学习、合作学习、共同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模式。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,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、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,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。现代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,竞争与合作是每个人都要时时面对的课题,只有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,才能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观念,这既是教师从业的基本素质,也是学生走入社会的必备素质,更是我们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在未来需要深入探索的主题。
共生—和谐共荣之路。在学校群体中,人与人和谐相处、互相交流、信息互动、相互影响就能产生巨大的共生效应。学校要创造这种“生态环境”,扩大共生效应,形成一个富有活力、相互关爱、充满和谐的群体,从而使学生与学生、学生与教师、教师与教师、教师与学校、家长与学校、学校与社会,共同生存、相互包容、求同存异、互相支撑,实现“生师家校社”共同超越、同步发展、多维度共赢。
我校“共生”的最终目的是:“生师家校社”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、相互依存、相互尊重、相互合作,共生依存、共生同长。通过实施学校自主创新的“大中专一体化直通本科”的教育,重点在塑造学生品德、优化学生行为、提高学生能力、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下功夫,使学生德能兼修、知行并重、教学做合一,获得终生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,从而达到学生、教师能力的整体提高,塑造我校素质教育的“共生”特色品牌,实现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服务的宗旨。